中华愧宝—书法
来源:hr 作者:编辑部 日期:2017/3/22 7:41:34 阅读:
古人云:“书者,文之极也。” 在古代,书法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平时的书信交往用的都是书法,如果你连基本的字都不识,又如何去写书法呢?现在,对于书法是用生命的全部激情去拥抱它,还是用僵硬的技法去雕琢它,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家,后者是“循规蹈矩”的写字匠。中国书法,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
书法是修行
书法的最高的境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作为文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锻炼方式,或者说是“人格修行的表现”。书法技法只要勤加练习,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位书法家“谈何容易”,甚至有的人耗尽毕生精力也成不了书法家。
书法不是专业
毛泽东的草书写得非常好,堪称当代的大家。于是有人说:如果毛主席不做国家主席专心去写字,一定会成为更大的书法家,其实恰恰相反,毛泽东的书法是宗怀素的狂草书风,如果他不是政治家、哲学家、国家领导人,他的字绝不会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所以,我们的书法是不应该成为一种“专业”,“专业”的只能是写字匠, 而非书法家。看看历史上被称大书法的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没有一个是以书法为专业而成为书法家的。
文是书法之魂
书法的核心恰恰在于对中国文化的把握。文是内容,书是形式。文是灵魂,书是形体。文是生命,书是躯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包括诗、词、歌、赋,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的内容。不管是自己写的、别人写的书法,都必须以文为载体。另外,文主宰着一幅书作的意境。文不同,书亦不同。可以说,是文统领着笔墨,驱使着笔 墨,构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佳作。苏轼的《梅花帖》,写到结尾,忽作狂草,那便是奔放的诗句所决定的。
自从张怀瓘提出书家要“兼文墨”以来,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从而形成了一个传统,历来有成就的书法家,往往是诗人、文学家、学问家。而今天的书法家所缺乏的,恰恰是这“兼文墨”的两手。由此可见,书法家要进一步提高艺术造诣,就必须从文学上下功夫。但在目前,大部分人最缺乏的还是“文”,书家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书法是上不去的。
艺是书法之趣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也需要 在技法上反复锤炼。比如笔锋要藏而不露,落笔横行要“无往不复”,竖行要“无垂不缩”,古人称这种运笔方法为“一波三折”。但是这种技法是服从于书法内在 美的外在形式。因此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笔墨修养,也把笔墨技法的修炼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样写出的线条,才能沉着不浮,力透纸背。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 “有质有韵”,即高雅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
对书法作品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书法家深厚的文化素养。书家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学修养,才能“挥毫超拔”。对于当代的书法家来说,艺术传统的修养也不可忽视,就是通常说的“传统功力”。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力,才能写出有魅力的书法,否则也就只沦得一个技法娴熟的写字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