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世界華人书画家协会!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中心  证件查询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繁体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由国内外著名书画艺术家和热爱书画艺术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国际知名艺术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书画社会团体,为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搭建的一个“促进艺术交流的平台。

本协会宗旨:是“弘扬世界华人书画艺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网站首页: >  作品展覽
为中国文人画“辩护”
来源:hr   作者:编辑部   日期:2014/9/25 7:28:10   阅读:
1690至1695年间,八大山人大量使用“涉事”一语,既有题款也有印章,那么“涉事”到底应作何解?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记了上世纪80年代几位鉴赏大家的一段对话:

  “启功:‘涉事’何意?谢稚柳:即是给你办事。徐邦达:八大就是不老实,故弄玄虚。谢稚柳:八大还算好的,石涛更是不老实。徐邦达:同意。谢稚柳:八大有学问,故弄玄虚也有之,叫你不懂其意,不知所以然也。”

  前辈们“不知所以然”的地方,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却沉潜下去、穷追不舍,一路溯源至佛教曹洞宗博山师傅的“涉事涉尘”,指出真正的参悟者并非“绝世绝尘”,而是在“涉事涉尘”的世俗生活中体证佛性。画家在佛门中三十余年,晚年离开佛门并不表明他抛弃信仰,“八大山人”的名号之寓意,并非“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八大”之“山人”,而是环绕在须弥山周边的“八大山”中“人”——也就是佛门弟子。他将自己的绘画活动视为“涉事”,是将艺术看成方便法门,涉事而无事,涉事而求真,从禅门中转出的这个概念也成为贯穿他晚年艺术的核心思想:率然而为,不拘常形,俯拾自得,随意自在。他画实相无相的莲子,画天心忘机的小鸟,画不起思量的眠鸭,画老僧入定的山林,一朵小丁香就是一个圆满世界,而一条懵懂而行的游鱼,不来不去,不将不迎,在无时无空中图绘生命的真实。

  在《南画十六观》里,朱良志以“涉事”解析八大山人、以“荒原意识”解析龚贤、以“视觉典故”解析唐寅等等,立论颇险,而终能自成其说。究其原因,是他深心明眼,谙熟中国文化和美学传统,又能从哲学角度切入美术研究,直面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中国文人画的“生命真实”特征。自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绘画南北宗”学说,有关“南宗画”的研究和争论一直持续到今日,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视角的介入使这一争论更加白热化,既有为中国绘画的写实技巧辩护的一脉,说中国画家“实不为也、非不能也”;也有试图复原中国画坛全貌的一脉,指出在文人画周边,宫廷院体和民间写实性绘画一直都在。既有挪用西方图像学理论的一脉,研究文人画的诸种图像元素;还有解构“文人画”的一脉,指出文人画并非与利益全然无干,文徵明这样的文坛领袖都要以画作进行各种“礼仪交换-利益交换”,更遑论唐寅和郑燮这样公开卖画的画家。客观说来,以上诸论对于国人扩展视野不无裨益,但是内嵌于中的“西方中心论”还是让老派学人如坐针毡。同时,素以鉴定和品评为正统的中国绘画研究,只有画论、著录和逸闻笔记,面对西方化的系统化的美术史学,“笔墨”和“望气”诸论有“话语不通”的尴尬。在这个意义上,朱良志的著作是为中国文人画的“辩护”,也是对传统绘画研究的“救场”。

  对中国和西方的两套理论,朱良志无疑都是熟悉的。他不囿于所谓的“画论语录”,而是尽可能多地搜集画家的题跋、诗作、文集,以及同时代人与后代撰写的各种相关文字,用力甚深。更重要的是,他精于文献又不局限于文献,在他看来,“画者的根本还是画,他的画就是他的语言,是他思想的结穴”,所以在理论推阐的基础上,还是要通过具体作品来呈现观点,《南画十六观》有图像430余,选取自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馆藏,博搜精选,俱见心力。此外,从行文和注释中也可看出,他对喜龙仁、方闻、徐小虎、高居翰、柯律格等海外汉学家的学术成果都很熟悉,熟悉却又不被牵着鼻子走,为我所用,颇显定力。比如,他欣赏喜龙仁的这个判断:中国艺术总是和哲学宗教联系在一起,没有哲学的了解根本无法了解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尤其是文人画反映的是一种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形式。他引用潘诺夫斯基的名言:作为人文科学的艺术存在的重要理由,就是超越现在,发现存在背后的真实,予人以智慧的启发。因此,《南画十六观》近七十万字的篇幅,避开猎奇搜秘、拾遗补阙的枝枝蔓蔓,单刀直入,以拙胜巧,致力于艺术哲学,也就是艺术的精神、气质、智慧和思想层面。这既是朱良志的研究与一般美术史研究“路数”不同的地方,也是此书的价值之所在。

  《南画十六观》对于“生命真实”的探讨听起来凌虚高蹈,比如以“金石气”解析金农、以“墨戏”解析徐渭、以“躁”解析石涛、以“高古”解析陈洪绶、以“幽绝”解析倪瓒、以“老格”解析吴历,诸如此类。难得的是,作者一边勾陈大义,一边致力精微,颇有拨云见日的妙论。还是以八大山人为例,大约自1683年开始,一直到1705年去世,他的作品中常有一类扁形朱文小印,清代张潮说它“状如屐”。到了二十世纪,对此印章的解读言人人殊,张大千释读为“一山人”,吴同释读为“一仙”,王季迁主张读为“八大山人”,谢稚柳认为还是“口如扁担”。朱良志认为还是回到“屐形印”最为允当,因为从“涉事”的观念看,八大山人不是为了创造什么艺术品,绘画本身就是一种随意而往的生活。“屐形印”的所本是魏晋文人喜欢穿着的“跟高齿屐”,画家借此体现悠游尘世、从容旷达的情怀与格调。
  图片新闻
韩昊轩艺术人生
韩昊轩艺术人生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与无锡名将书画院书画联盟授牌签约仪式在无锡举行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
韩昊轩主席一行应邀拜访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兰成老师
韩昊轩主席一行应
世界华人书画家与企业家迎新春联谊茶话会在徐州举行
世界华人书画家与
北大荒-知青岁月
北大荒-知青岁月
“致敬百年
“致敬百年 圆梦
“致敬百年
“致敬百年 圆梦
李振家——青山难阻洪流涌,唯有血肉铸长堤
李振家——青山难
祖国万岁—庆祝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祖国万岁—庆祝共
E滴油——打造华人世界智能润滑第一品牌
E滴油——打造华
韩昊轩主席一行应邀到五鸣书画院文化交流
韩昊轩主席一行应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与国际雅典夫人俱乐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世界华人书画家协
   協會新聞             
   健康養生             
   中国将军网      世界华人文化传播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网      中国政府网      联合国书画家协会      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      聚韩网      聚特商城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组织机构
版权所有:世界華人书画家协会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43578号    管理登录
法律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方便讀者交流,不代表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觀點
版權所有: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